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涉外仲裁合同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必须明确表达,避免产生任何歧义。只要在没有当事人补充约定的情况下,能够推导出对双方之间的仲裁案有管辖权的惟一仲裁机构,法院就不能仅凭讼争仲裁条款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而认定该条款无效。
2004年3月26日,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买方,下称**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MechelTradingAG)(卖方,下称**尔公司)签署了一份钢材买卖合同。根据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定,所有与该合同相关的法律争议应受1980年4月11日制定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管辖,并根据该公约进行解释。如果公约未规定的事项,则应参照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4年颁布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如果上述公约和通则仍未有规定,则应根据国际惯例和卖方主要营业地的法律进行管辖和解释。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了仲裁案件应根据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进行,并由仲裁员根据这些规则进行最终裁决。仲裁地点为中国北京,仲裁语言为中文或英文。
2004年8月13日,国际商会仲裁院受理了**尔公司作为申请人和**公司作为被申请人之间的买卖钢材合同仲裁纠纷案。随后,**公司向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认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无效。厦门中院受理该案后,于2004年11月23日进行了公开审理。
厦门中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如何适用法律来裁定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申请人认为,根据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适用原则,本案的争议应适用中国法律。根据我国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仲裁条款必须约定明确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条款无效。被申请人则认为,仲裁条款是根据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的,根据法国法和仲裁惯例,该条款应被认定为有效。即使按照中国法律,该条款也应被认定为有效。
厦门中院认为,关于法律适用问题,首先,《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作为实体争议的准据法,并未涉及仲裁程序事项,因此不是关于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其次,合同约定的补充或替代准据法为“出卖方主要营业地的法律”,即瑞士法。然而,被申请人没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也未在合议庭限定的期限内提交,因此应视为其放弃了该权利。最后,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具有独立性,其法律适用不同于整个合同的法律适用。根据仲裁法理论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商事实务问题的解答意见,当事人没有约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但约定了仲裁地点,适用仲裁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由于双方明确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所以本案的准据法为中国法律,包括我国所参加的相关国际公约和条约。
美国业余体育争议的非诉讼解决方法,主要通过仲裁解决。美国仲裁协会负责处理与业余体育运动有关的争议,包括参赛资格、兴奋剂问题等。仲裁裁决虽然不是最终且有约束力的,但仍是首选解决方法。美国仲裁协会拥有权威性和专业的仲裁员,仲裁程序规范,为当事人提供公正高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新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及其对涉外仲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撤销裁决审查与仲裁协议效力异议审查的区别,以及撤销裁决审查和申请不予执行裁决审查的不同之处。在审查方式和效果上,撤销裁决审查具有主动性和广泛影响力,而申请不予执
关于申请程序上的瑕疵及可可协会的仲裁程序违规问题。指出了申请书中存在的签名问题、缺乏益都满公司合法存在的证明文件、裁决书的问题及翻译问题,认为申请书存在瑕疵,不予承认。同时,指出了可可协会在仲裁过程中未通知仲裁员和程序的问题,违反了相关法规,裁决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