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期限的计算方法
时间:2024-07-05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拘留期限及法律依据
刑事拘留期限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的期限为14天。然而,在特殊情况下,该期限可以延长至37天。拘留期间以日为计算单位,且不包括期间开始的那一天。拘留期限的届满以法定期间日数的最后一天为止。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如认为需要逮捕,应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涉嫌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被拘留人,并及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应依法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措施。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戴罪立功的含义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
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
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
中国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有悔改表现。犯罪分子需执行一部分刑罚后,方可适用假释,且需满足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司法程
-
拐卖儿童罪从犯刑事责任的量刑问题
-
刑事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
刑事拘留期限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