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如下处罚:
1. 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并处罚金。
对于企业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如下处罚:
1. 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并处罚金。
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将依法进行如下处罚:
1. 对单位判处罚金。
2.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将依法进行如下处罚:
1. 对单位判处罚金。
2.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对于已经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的企业,在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并缴纳滞纳金的情况下,将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有以下例外情况:
1. 在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
2. 在五年内曾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
对于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相勾结的情况,将从重处罚。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
单位犯罪与个人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的界定。个人以单位名义犯罪不构成单位犯罪,应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理。法律依据为相关法律解释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个人为犯罪活动设立的公司等企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
单位犯罪的定义和主体,以及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问题。文章指出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适用于这些单位。单位犯罪需承担民事责任,其责任范围需综合考虑单位的意志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行为。在追究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