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方法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方法

时间:2024-05-27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258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义、主体和客体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行为。该罪可以由自然人或单位作为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结果应有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到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该罪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对防止环境污染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行为。

注意问题

违反国家规定

本罪所指的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或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

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物,一般包括含有铀、镭、钚、锕等放射性元素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是指能对人体或动物体内生长、繁殖,并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方式传播,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的菌种或毒种。

有毒物质包括危险废物、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这些化学品的物质;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其他有害物质一般指那些危害人的生命健康的物质。

本罪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

如果实施重大环境污染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酌情从重处罚: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突发环境事件调查;闲置、拆除污染防治设施或使其不正常运行;在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的医院、学校、居民区等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在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如果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突发环境事件调查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将以污染环境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不构成本罪的特殊情形

根据刑法第338条规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违反国家规定;具有排放、倾倒或处置行为;行为对象为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结果。如果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基本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能构成本罪。例如,如果没有违反国家规定合法处置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物,或者虽然具有环境污染行为,但没有造成法律规定的严重污染后果,一般不能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刑事处罚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后果特别严重,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非法排放、倾倒或处置3吨以上危险废物;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3倍以上;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2次以上行政处罚,并再次实施上述行为;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12小时以上;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5亩以上、其他农用地10亩以上、其他土地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遭受永久性破坏;致使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致使公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致使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致使30人以上中毒;致使3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致使1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致使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12小时以上;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15亩以上、其他农用地30亩以上、其他土地6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遭受永久性破坏;致使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150立方米以上,或幼树死亡7500株以上;致使公私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致使疏散、转移群众1万5千人以上;致使100人以上中毒;致使10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致使3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致使1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并致使5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致使1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其他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容易混淆的主要罪名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危险品肇事罪

尽管这两种罪行都涉及危险或有毒有害物质,并且都导致了对人身和财产的危害,客观上也表现为过失。但前者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行为;而后者则表现为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运、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前者违反的是环境保护法规,在排放、倾倒或处置过程中产生了危害后果;而后者违反的是危险品管理规定,在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了重大事故。前者的行为对象为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而后者的行为对象为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前者造成的危害后果特指严重环境污染;而后者的危害结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事故。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

尽管这两种罪行在主观上都有过失的因素,客观上都造成了重大事故或严重后果。但前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而后者则表现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导致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前者侵害的客体为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管理活动;而后者侵害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前者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 污染环境罪认定

    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污染环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罪名做出的补充规定,取消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为“污染环境罪”。该罪具

  • 污染环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 佛山首宗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
  • 轻微环境污染罪判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