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甘肃女子乔红霞因涉嫌变造和伪造合同,被青岛中级法院以刑事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同时剥夺其终身政治权利。这起案件起因于乔红霞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甘肃两家公司经理期间,与青岛澳柯玛集团销售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和协议书。纠纷始于1999年,澳柯玛公司因乔红霞公司拖欠货款不还向法院起诉。乔红霞反诉要求澳柯玛公司返还多付货款及扣率、返利款。经过多次审判和上诉,甘肃两级法院最终判决澳柯玛公司偿还乔红霞方1500多万元。
然而,乔红霞的胜诉并没有给她带来喜悦,反而卷入了一场刑事审判。青岛市中院在审理澳柯玛诉乔红霞公司的经济纠纷案时,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将案件移交给了公安局。公安局立案侦查后,乔红霞被指控变造和伪造多份合同和协议书,以此诈骗了1500多万元。检察院决定以诈骗罪起诉乔红霞。乔红霞被逮捕并在一审中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庭审中,乔红霞是否变造和伪造合同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然而,甘肃两级法院所依据的合同和协议书与检察院指控的合同并不完全相同。另一个争议焦点是,即使乔红霞变造和伪造合同属实,是否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
乔红霞的辩护律师认为,这只是一起民事纠纷案件,不应以刑事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律师表示,乔红霞通过合法程序取得了1500多万元的民事判决,如果判决存在不公,应通过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再审来纠正,而不应该将法院执行款当作赃款追回。
乔红霞的律师还提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曾对类似案件作出答复,指出这种行为应由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处理,而不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然而,青岛市检察院表示,这一答复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据了解,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曾就一些地方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越权非法干预经济纠纷案件的情况下达过相关通知。然而,乔红霞的案件中,青岛市检察院未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答复进行处理。
乔红霞目前已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股东变更的相关法律程序和要求。其中提到,股东变更不需要变更组织机构代码证内容,只需前往工商局办理手续。公司变更股东需准备的材料包括申请书、股东出资情况表、委托证明等。涉及股权转让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并依照不同的转让方式提交不同的材料。整体上,变更股
股权转让协议的详细内容。协议涉及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股权转让,包括背景、协议内容、股权的转让、甲方与乙方的声明、股东权利义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
股份制公司股东的法律责任,包括股东的责任和权利。股东的责任包括遵守公司章程、按期缴纳出资、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等。股东的权利包括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及知情权、查账权等。同时,股东需要遵守公司章程,履行其他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2004年,徐某注册成立了某有限公司,但实际上只有他一人,没有经营行为。2005年,徐某得知某地有金属镁矿资源,以公司名义与某地政府签订了开发金属煤矿山及镁业生产合同。合同规定公司投资42亿元人民币建设经营管理金属镁项目,年产金属镁20万吨,年产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