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自诉状 > 深入了解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类型

深入了解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类型

时间:2024-09-02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7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的刑事自诉案件受理。

  按此规定理解,这类案件在主管上具有双重性,既可以作为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侦查管辖,也可以作为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管辖处理,但事实上这类案件是法律上规定的公诉案件,只是由于“公案件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而被害人又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才规定属于人民法院自诉案受理,是附条件的由公诉案件转为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其意义在于:当被害人确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时,必须有一个机关能直接并依法处理这类案件,从而解决被害人 “告状有门”,实现对被害人的司法救济。在我国这一机关只能是法律授权的司法裁判机关即人民法院。

  然而这一刑事自诉救济功能条款在司法实践运用的可能性又如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项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也就是说,只有被害人持有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或不予受理书面决定书的,被害人才有从法律程序上实现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依法要求惩处犯罪的可能。

  毋需讳言,司法实践中公安、检察机关对某些应当立案或提起公诉的案件,由于各种原因并未依法履职,出于顾虑,又不书面告知被害人,从而使这类可以由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因“手续不齐”未被受理。试想,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出具书面不予追究决定书的可能率有多高。实践中往往使被害人处于推来挡往的尴尬处境。

  笔者认为,由于这一限制性规定,致使被害人享受司法救济的权利再一次从程序上受阻,导致告状无门、放纵犯罪,也是刑事方面引起当事人信访、上访的根源。只有从法律规定上尽快完善方能彰显司法公正,为此建议补充:

  作为法律赋予特定职权的公安、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在法定期限内对应当立案、起诉的案件不作为的,视为对该案件被告人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刑事自诉案件受理。从而切实有效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真正解决“告状难”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采取强制措施前是否应当先询问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特定情况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时,还讨论了询问证人的程序及其目的,包括向证人了解情况、收集并核实证据等。在审查逮捕过程中,人民检察院还可以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摘要完毕。

  • 法律规定上诉、抗诉和申诉的期限

    法律中关于上诉、抗诉、申诉的期限以及申诉控告的对象和处理方式。上诉和抗诉期限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裁定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申诉期限未有明确规定。申诉控告的对象包括司法机关未释放或解除强制措施等违规行为。申诉控告处理需及时,如不满处理结

  •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和审理程序。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且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情况,可以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审理程序,包括合议庭审判

  • 逮捕后超期羁押的处理方式

    逮捕后超期羁押的处理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超期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相关人员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
  •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
  • 刑事申诉的定义和适用法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