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争议解决涉及多种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司法诉讼。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慎重选择适合的方法,并将其写入合同条款中,或在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若发生权利和义务争议,当事人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以维护彼此关系。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第三方调解。我国主张以调解为主、少用仲裁的原则,因为调解省时、省力、省钱。调解可以独立使用,也可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随时采用,以避免不必要的仲裁或诉讼。
实际上,当国际经济合同争议无法解决时,当事人通常选择仲裁而不是司法诉讼。仲裁方法更为灵活,世界各国设立的仲裁机构多属民间组织,仲裁员由当事人选择,按国际惯例公正处理争议。仲裁解决争议及时迅速,程序简便,费用相对较低。相比之下,司法程序繁琐,审理时间长,判决公开,而仲裁解决不公开,有利于保密和维护经济贸易关系。
在一些合同中,包装条款过于笼统,仅规定标准出口包装,而国际上对标准出口包装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国外一些出口商为减少成本可能会偷工减料。为避免货物损坏,合同应明确规定必须使用的包装材料、方式、费用和运输标志。
凭样品成交是指以样品作为最后交货依据的交易方式。凭样品买卖适用于难以准确描述货物质量的情况,如皮革制品。但对于可以明确规定成份和检验标准的商品,如化工产品,不太适宜采用凭样品成交,最好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货物规格、种类、成份和检验标准,以避免纠纷。
根据《商检法》规定,超出法定检验范围的商品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检验标准进行商检。商检结果可作为支付和接受货物的重要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合同中漏订商检条款,或者商检条款未明确规定检验时间、地点、人员、标准和索赔期限,可能给外方钻空子,造成经济损失。
涉外合同管辖是指由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定条件自行约定或协议确定管辖权的法院。涉外合同管辖避免了国家之间的管辖权冲突。在涉外合同管辖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涉外合同管辖可根据是否存在书面协议分为明示合同管辖和默示合同管辖。明示合同管辖是当事人明确约定将纠纷提交某国法院。默示合同管辖是指应诉管辖,即双方当事人对管辖权的作用进行约定。
协议选择法院管辖需受到《民事诉讼法》的限制。《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属于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协议改变管辖法院。合同管辖也不得违背《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否则协议无效。
明示合同管辖是国际经济贸易中常用的一种管辖制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明示合同管辖可以作为合同条款之一,也可以独立于合同之外进行约定。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了全球贸易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并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包括服务业出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不足,以及不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也指出了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的市场准入规定。包括关税化及削减关税水平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分别达成的削减比例。同时,协议还规定了进口准入量的标准以及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卫生及植物检疫方面的规定。协议的执行期限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承诺完成时
国际货物出口业务的程序,包括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出口交易磋商、与买方订立买卖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等环节。在交易磋商中,需要经历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步骤。合同内容包括约首、本文和约尾等部分。卖方和买方需根据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如有违约需承担法律责任。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法定期限。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特殊争议如租赁合同中的延付或拒付租金、保管合同中寄存物丢失或损毁等的诉讼时效为1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为4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当事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