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诉讼终结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没有遗产,二是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适用终结诉讼,如果有遗产存在,诉讼是不能终结的。
虽然债权人对继承人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继承人可以作为适格被告参加诉讼。然而,在诉讼过程中,如果继承人放弃了继承,那么他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继承人继续参与诉讼,那么被告的资格将不适用,此时需要变更被告。
在诉讼中,如果继承人放弃了继承权,那么债务人的财产将成为遗产,由国家或相关集体继承。因此,国家或相关集体理所当然地成为被告。原告(债权人)应当申请变更被告,如果原告不申请变更,法院应主动行使释明权。这样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当事人的诉累。如果原告不变更被告,则法院应驳回起诉,让原告另行起诉。
当事人死亡后的财产保全程序。首先,若当事人死亡,诉讼程序将会中止,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并可能申请财产保全。其次,人民法院在受理财产保全案件时会审查相关条件,包括申请人提出申请、提供担保等。最后,针对不同情况的债务人死亡,探讨了如何追债,包括起诉
出借人死亡对借条效力的影响。借条的有效性不会因为借款人的死亡而失效,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合法性以及是否侵害第三方权益等。债务人死亡后,其债务由其继承人在遗产范围内偿还,若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利,则不负偿还责任。
何种情形下可以提存。具体情形包括: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且未确定继承人或监护人,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在债务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以消除债权债务关系。
继承人在遗产继承中行使追债权的法律依据。继承人有权继承遗产中的债权并向债务人追讨债务。继承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追债权,但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在债务人死亡后,如果继承人尚未确定,债务人可以选择将借款提存或依法拍卖或变卖标的物。债务并不因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