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原则。
《公约》规定在不涉及货物运输的情况下,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风险转移于买方承担。我国的《合同法》也采用了这一原则,即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过失划分原则。
《公约》规定,货物在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损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的。这说明,虽然从交货时间起,风险从卖方转移于买方,但前提是,风险的转移是在卖方无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假如卖方发生违约行为,则适用过失划分原则。
3、国际惯例优先。
《公约》规定,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在实践中,有些国际惯例对风险转移的规定经常在人们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被优先适用。
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的时间
风险转移的时间即风险于何时起从卖方转移至买方。对于这个问题,各国理论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
1.以合同订立的时间为转移时间,罗马法和现代的瑞士债务法典(第185条)都采取这一原则。
2.以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为转移时间,英国货物买卖法和法国民法典体现了这一原则。
3.以交货时间为转移时间。美国、德国的法律、《公约》、《2000年通则》,以及我国《合同法》均采用了这一原则,即所有权与风险相分离的方法。《公约》第四章对此做了专门规定。
如果您想将您所面临国际货物买卖问题与律师进行专业的分析,您可以通过本网站提供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详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国际贸易合同的订立步骤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步骤,并介绍了国际贸易合同的定义和在订立合同时需要注意的品质、数量等条款。要达成交易,发盘和接受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有效的发盘和接受需要具备的条件。
超限货物的定义和等级的确定。首先定义了超限货物,即货物在平直线路上或特定曲线线路上超过限界则被视作超限货物。接着,根据超限部位和超限程度,超限货物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后,规定了铁路局、分局和基层单位在超限货物运输中的责任分工。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财税政策的关系。服务贸易的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服务业的繁荣,具有无形性、多样性和跨国依赖性。财税政策在服务贸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根据国情制定特殊财税政策来支持服务业发展。我国服务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可重点运用财税政策来参与服务
合同确认之诉的诉讼费标准和诉讼时效。合同确认之诉的诉讼费按标的额收取,根据金额大小分段交纳。诉讼时效方面,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规定,特殊争议如租赁和保管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另外,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