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原则。
《公约》规定在不涉及货物运输的情况下,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风险转移于买方承担。我国的《合同法》也采用了这一原则,即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过失划分原则。
《公约》规定,货物在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损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的。这说明,虽然从交货时间起,风险从卖方转移于买方,但前提是,风险的转移是在卖方无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假如卖方发生违约行为,则适用过失划分原则。
3、国际惯例优先。
《公约》规定,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在实践中,有些国际惯例对风险转移的规定经常在人们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被优先适用。
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的时间
风险转移的时间即风险于何时起从卖方转移至买方。对于这个问题,各国理论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
1.以合同订立的时间为转移时间,罗马法和现代的瑞士债务法典(第185条)都采取这一原则。
2.以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为转移时间,英国货物买卖法和法国民法典体现了这一原则。
3.以交货时间为转移时间。美国、德国的法律、《公约》、《2000年通则》,以及我国《合同法》均采用了这一原则,即所有权与风险相分离的方法。《公约》第四章对此做了专门规定。
如果您想将您所面临国际货物买卖问题与律师进行专业的分析,您可以通过本网站提供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详细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了全球贸易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并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包括服务业出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不足,以及不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也指出了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的市场准入规定。包括关税化及削减关税水平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分别达成的削减比例。同时,协议还规定了进口准入量的标准以及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卫生及植物检疫方面的规定。协议的执行期限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承诺完成时
合同确认之诉的诉讼费标准和诉讼时效。合同确认之诉的诉讼费按标的额收取,根据金额大小分段交纳。诉讼时效方面,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规定,特殊争议如租赁和保管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另外,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
国际货物出口业务的程序,包括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出口交易磋商、与买方订立买卖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等环节。在交易磋商中,需要经历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步骤。合同内容包括约首、本文和约尾等部分。卖方和买方需根据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如有违约需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