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双方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应当遵循双方自愿原则,并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中达成赔偿数额协议,将制作调解书,并要求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如果调解不成功或者在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再继续调解。
对于病人和病人家属来说,在解决医疗纠纷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过激行为。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对疾病认识不足,很难判断不良后果发生的原因。因此,应耐心听取医生和医院方面的解释,相信医院和科学。同时,还可以向熟悉的医生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此外,还可以向专门负责处理医疗纠纷的咨询机构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
如果病人方面掌握了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医生和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行为,并且该过错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可以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经过协商,如果双方都认为赔偿数额可以接受,就可以达成协议。
1. 医院的法定义务: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医院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病人的法定权利: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病人及其家属有权向医疗单位提出查处要求。如果医院不积极调查处理事件,隐瞒和掩盖真相,不解释问题,也不提出解决方案和书面处理意见,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
3. 个体诊所的处理方式:个体诊所中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个体诊所无权自行调查处理。
4. 保留相关资料: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医疗单位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相关的各种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对于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保留,以备检验。
5. 尸体解剖:在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如果死亡原因不明确,应进行尸体解剖。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进行,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请当地法医参加。如果医疗单位或病人家属拒绝或拖延尸检,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
某医院与患者因医疗纠纷达成的和解协议。双方依据相关法规,在平等、自愿原则下协商解决。协议内容包括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赔偿支付方式、终结争议方式等。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并公证之日起生效。
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解决方法。首先,医患双方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争议,如协商不成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起诉。协商解决的协议书应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赔偿数额等。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请求进行调解,依据相关条例计算赔偿数额。调解成
调解书的强制执行程序、医疗纠纷调解程序以及民事调解书的撤销程序。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执行可申请强制执行;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负责调解,包括调查、宣传法律医学知识、组织专家意见等;民事调解书如存在违法情况可申请撤销,当事人对生效调解书有异议可申请再
医疗调解委员会原则上都是各地政府依照有关规定成立的第三方平台。同时法规也规定,在诉讼中司法机关认为需要做医疗事故鉴定的,有权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