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一审庭审活动的开场阶段,审判长负责确认当事人是否到庭,并逐一核实被告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日等。
在庭审的法庭调查阶段,法庭将对案件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并对证人进行询问。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为后续的辩论和评议提供依据。
在庭审的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将宣读起诉书,并对被告人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被告人、被害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等有权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论。此外,公诉人还有权对被告人进行讯问,而审判人员也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讯问。
在庭审的最后阶段,被告人有权进行最后陈述。这是被告人表达自己观点、辩护和申辩的机会,以便对案件的结果产生影响。
最后,在庭审结束后,法庭将进行评议,并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作出宣判。评议的过程是对案件的综合分析和审议,以确定被告人是否犯罪以及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有权对被告人进行讯问。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提问。审判人员也有权对被告人进行讯问。
刑事诉讼中委托辩护的定义与时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委托律师等作为辩护人,公诉案件自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则随时有权委托。人民法院应在受理案件后告知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同时,文章还涉及开庭审判前的工作流程。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条款的解释。针对刑法第三十条,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组织策划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解释仅适用于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对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第十条和《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庭审笔录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公开。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