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而刑事处罚的依据只能是法律,即刑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有关刑法的若干补充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无权设定刑事处罚条款。
行政处罚是针对违反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作出的,而刑事处罚是针对犯罪作出的。根据刑法规定,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等行为都属于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被视为犯罪。
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实施,属于行政管理范畴;而刑事处罚由人民法院实施,属于国家的司法权范畴。
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行政处罚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重点并不在人身罚,相比之下刑事处罚对人身罚更为重要。
行政处罚侧重于对违法者进行教育,纠正违法行为是其真正目的,制裁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刑事处罚更注重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制裁犯罪分子是其主要功能,同时也包含对违法者的教育。
在刑事处罚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对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有重要影响。然而,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相对不那么重要,只要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就可以认定为行政违法,并予以处罚。
在我国法律下,讨债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债权人追讨债务一般不会构成此罪,除非经过有关部门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行为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强拿硬要等等,若破坏社会秩序,将面临法律制裁。
劳教和劳改的本质区别,包括性质、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执行场所和执行期限等方面的不同。同时,阐述了劳动改造在罪犯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劳动改造不仅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还能够通过劳动活动帮助罪犯改掉恶习,掌握劳动技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改善监狱的硬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问题及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构成犯罪。销售金额不同,面临的刑罚也不同,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罚金等处罚。此外,还可能被处以相应比例的罚金或没收财产。因此,应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在依据、前提、实施机关、种类、作用和违法者主观状态对承担责任的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行政处罚的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而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