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等,以增加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进口难度,从而限制进口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并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种贸易壁垒措施主要由发达国家采取,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有效手段。
《技术性贸易壁垒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后开始执行。这些协定旨在规范和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以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TBT协定规定了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成员国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国际标准,并采取透明和非歧视的方式进行。此外,TBT协定还规定了成员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评估和相互认可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贸易自由化。
SPS协定主要关注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的使用。它要求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卫生检疫标准时应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并避免无必要的贸易壁垒。SPS协定还规定了成员国之间的信息交流、风险评估和科学依据的使用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不成为无理的贸易壁垒。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度使用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因此,各国应遵守TBT协定和SPS协定的规定,合理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措施,以确保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的实现。
中国与美国之间因轮胎贸易引发的争议。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引发中国政府强烈反对,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此外,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不断增多,涉及中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尽管在国际政治和学术层面存在对贸易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作用,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限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国家采取的不同措施限制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并强调我国需提高产品标准和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