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影响的量化研究综述
时间:2023-10-0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量化研究的方法和利用这些方法所作的一些研究成果沿贸易导向和福利导向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可了解到当前国际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量化研究的进展,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我国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度量分析框架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与传统贸易壁垒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隐蔽性、数据收集困难以及与其他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关联性等特点,使得如何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成为一个困扰人们的难题。因此,如何量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贸易的影响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二、非关税壁垒的分析框架
Roberts、Josling和Orden(1999)提出了一个非关税壁垒的分析框架,总结了之前各类学者的研究,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了三种经济效应。1. “法规保护”效应: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外国供应商的成本,限制了进口。这种效应主要关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然而,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会给进口国带来巨大损失,因为没有关税收入,损失要比关税等价更大。因此,关税等价只适用于测量贸易量效应,而不能反映福利变化。2. “供给移动”效应:这一效应主要包括进口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以及技术法规本身可能带来的收益效应。其他学者进一步补充了一些特征,如法规对大型和小型企业的成本影响不同、改变了竞争结构或市场规模、引起价格上涨和产生租金。Maskus、Wilson和Otsuki(2002)通过出口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进口国的过剩需求曲线的相对移动说明了法规的歧视性。3. “需求移动”效应:这一效应指法规所带来的信息和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大量产业组织方面的文献也对此进行了阐明。Bureau、Marette和Schiavina(1998)特别强调了“需求移动”效应的信息方面:法规可以避免“柠檬市场”问题、消除质量不确定性并减少消费者寻求产品的成本。Casella(1996)以及Fisher和Serra(2000)阐明了法规的公共物品效应,一些法规和标准可以减少交易成本。Roberts、Josling和Orden(1999)提出的分析框架可以扩展到多个市场情况,标准和法规可以增加需求替代弹性、带来网络外部性、甚至规模经济和其他贸易便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问题的提出
中国与美国之间因轮胎贸易引发的争议。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引发中国政府强烈反对,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此外,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不断增多,涉及中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尽管在国际政治和学术层面存在对贸易
-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作用,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限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国家采取的不同措施限制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并强调我国需提高产品标准和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与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
浅谈农产品出口怎样突破技术贸易壁垒
-
展望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
-
纺织品服装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