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解除合同并消灭合同效力的行为。协商解除的条件是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重新成立一个合同,将原合同放弃,使基于原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消失。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不仅有权自愿订立合同,也有权协商解除合同。但是,协商解除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解除协议无效,当事人仍需履行原合同的义务。
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事人一方在满足约定条件后享有解除权,并通过行使解除权来消灭合同关系。约定解除具有以下特点:
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都是通过当事人一致的意思表示来消灭合同关系,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协议解除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法定解除则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违约等情形。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赔偿标准和赔偿规则等内容。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赔偿应当遵循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原则,并适用损益相抵规则。赔偿范围包括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和因合同解除产生
关于解除租赁合同通知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合同解除的约定和法定情形、解除权的行使等。同时,也介绍了租赁合同的特征,如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特定的非消耗物作为标的物,转移财产使用权等。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等五个方面。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同时,也明确了定金和违约金在合同违约情况下的责任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