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24岁,初为人母,从怀孕开始就定期进行产前检查。2004年8月15日,B超显示胎儿脐带绕颈。同年9月1日,由于身体原因,王女士入住该医院的妇产科。在一系列治疗检查后,2004年9月9日凌晨,王女士生下一名女性死胎,形态正常,脐带绕颈一圈。王女士怀胎十个月,却面对着骨肉分离的悲痛,于2004年12月将医院告上法庭。王女士认为医院在她的预产期已过后,发现胎盘老化的情况下,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严重违反了医疗常规,最终导致胎儿死亡。她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0.06万元。经法院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鉴定,鉴定书确认医院的医疗行为与胎儿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根据鉴定结果,本案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在法庭上,医院表示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但由于王女士在生产时存在高危因素,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双方同意按照60%的责任比例进行合理赔偿。2005年9月1日,法院判决医院限期赔偿王女士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5.58万元。
一、医疗事故赔偿的确定
医疗事故的赔偿应考虑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根据医学会的鉴定结果,医院的医疗行为与胎儿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医院应承担主要责任。因此,法院确定医院应对本次事故造成的合理损失承担主要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精神抚慰金的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本案中王女士的精神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次事故导致她的十月怀胎、成为母亲的美好愿望落空,对她的心灵造成了创伤。根据解释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应考虑以下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的明确规定,本案中法院可以根据这些规定酌定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一起商品房销售虚假广告的案例,其中开发商在广告中夸大宣传了商品房的环境设施,购房者入住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不符而提起诉讼。开发商以广告非邀约、未对售房内容作出约定及未写入合同为由进行辩护。文章还介绍了商品房虚假广告的含义、形式和内容,包括商品房环境的
劳务派遣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两个案例,具体阐述了劳务派遣中的医疗费用赔偿和侵权责任问题,并给出了法律依据和解决方法。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应共同承担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劳动者受伤时,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
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患者张某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后确诊为左上支气管肺癌晚期,最终死亡。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县医院和县结防所承担民事责任。作者认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差错,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