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赔偿损失的范围可以确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和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应按照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的是财产上的直接减少。间接损失又称为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
可得利益指的是因违约行为而失去的可以预期获得的利益。可得利益的计算需要坚持客观确定性的原则,即预期取得的利益不仅主观上是可能的,客观上还需是确定的。这种利益在无违约行为的情况下通常是必得的。
可得利益的求偿不得任意扩大。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74条的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
法律对赔偿范围采取预见性限制的原则,预见性有三个要件:(1)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2)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3)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
房屋赠与合同违约的赔偿责任及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的条件。在普通赠与合同中,赠与人通常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当涉及社会公益或经过公证的合同时,赠与人可能需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此外,当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并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时,可不再履行赠与
买卖合同履行不能的责任承担方式,介绍了不能履行的分类,包括自始不能履行和嗣后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和一时不能履行等,分析了各种情况下责任承担的方式。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和其他补救措施。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
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问题。如果合同中有约定的交货地点,则以该地点为合同履行地;若无约定,则根据交货方式确定履行地。对于需要运输的标的物,出卖人应交给第一承运人运交给买受人。如合同未明确履行地点,根据法律规定确定,涉及货币给付的在实际操作中也需注意由被
关于要求履行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限制的问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时间,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合同继续履行是违约责任的重要承担方式,但判决合同继续履行需满足一定条件。此外,继续履行和损害赔偿在大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