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人身损害与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原则

人身损害与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原则

时间:2024-02-0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1112

医疗纠纷解决的法律依据

目前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与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然而,这两个重要的司法依据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上标准不同。

不同的赔偿定性标准

根据《条例》,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予以赔偿,经鉴定为非医疗事故的,不予赔偿(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而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对于非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过错的情况,医院仍应予以赔偿。换言之,关于赔偿定性,法院采用不同的依据就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赔偿标准的差异

此外,《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较之其他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赔偿标准相对偏低。目前构成“医疗事故”的,适用《条例》,赔偿金额较低;不构成“医疗事故”的,适用《民法通则》赔偿数额反而较高,而且《条例》并未规定因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金项目。

医疗侵权赔偿的双轨制

医疗侵权赔偿实行双轨制的消极后果十分明显:患者的人身权利遭受医疗过错行为同等损害却享受不同等的赔偿待遇,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是侵犯患者人身权利案件中后果最严重的情形,但按照《条例》获得的赔偿却不是最高的,这种失衡会动摇公众对法律的信心。

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不完善

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基础上修订的,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仍留有行业保护的痕迹,探究《条例》的制定者,那些专家大部分来自医学界,其能否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权益,实在令人质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规定出台后,医疗机构需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及无过错,但患者仍需举证存在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之外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另外,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差错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引起对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医疗事故造成死亡可以主张死亡赔偿金吗?

    由于事故性质不同,赔偿的法律依据和结果也不同。医疗过程中因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然而,国务院在2002年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用于处理医疗事故引起的赔偿纠纷。因此,法院处理医疗

  • 输血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输血医疗纠纷案件作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种类之一,其诉讼时效应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即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在输血医疗纠纷中,由于错综复杂的病发现象和当事人主张权利的实际能力所受的影响,当事人往往在许多年后才提起诉讼。

  • 房屋财产侵权诉讼时效

    财产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有无人身损害不影响财产损害赔偿的请求时效。对于财产损害赔偿诉讼时效,当事人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进行核实确定。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

  • 被厂里的狗咬伤了,对方不出钱赔偿怎么办
  • 产品质量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 轻伤理赔标准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