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报关商检 > 申请专利海关备案必提交的文件

申请专利海关备案必提交的文件

时间:2025-01-12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149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专利申请越来越多。那么申请专利海关备案必提交的文件,关于申请专利海关备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申请专利海关备案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程序及所需文件

一、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程序

知识产权海关备案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为取得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而事先就自己需要保护的知识产权向海关进行申请备案的手续。该程序适用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

1. 必须提交的文件

(1) 专利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书(签章)

(2) 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

申请人为自然人: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签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

申请人为法人: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其他注册登记文件复印件(签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外文注册证明应当提供中文译本。

(3) 专利证书复印件(签章,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还要提供外观设计专利公告复印件(签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

实用新型专利要提供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复印件(签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上述专利授权自公告之日起已超过1年的,还必须提交申请前6个月内出具的专利登记簿副本原件。

(4) 货物及其包装的照片或样品

(5) 由权利人签章的委托书原件

(6) 代理人身份证明文件:

自然人: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签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

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签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

(7) 缴纳备案费

2. 可选择提交的文件

(8) 已知侵权货物进出口的证据

(9) 权利许可使用情况,有许可使用合同的提交合同复印件(签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没有合同的提供许可名单、内容、期限等情况

(10) 海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文件

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的好处

一、是海关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条件

知识产权权利人如果事先没有将其知识产权向海关备案,即使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境,也没有权利要求口岸海关予以扣留。

二、有助于海关发现侵权货物

尽管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进行备案后,仍然需要在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境时向有关海关提出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但是,能否发现侵权货物,主要依赖于海关对有关货物的查验。由于权利人在备案时,需要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状况、权利人的联系方式、合法使用知识产权情况、侵权嫌疑货物情况、有关图片和照片等情况,使海关有可能在对货物的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并主动予以扣留的。因此,事先进行知识产权备案,可以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

三、预防将来可能的侵权行为发生

由于海关对进出口侵权货物予以没收并给予进出口企业行政处罚,尽早进行知识产权备案,可以对那些过去毫无顾忌地进出口侵权货物的企业产生警告和震慑作用,促使其自觉地尊重有关知识产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药秘方的专利申请流程

    中药秘方的专利申请流程。申请人提交申请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会进行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包括核查申请文件是否齐备、形式上是否符合标准等。审查通过后,申请人需缴纳相关费用并办理登记手续,最终获得专利证书。整个过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初步审查、实质审查、授权和

  • 逃避海关关税的法律责任

    逃避海关关税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具体视逃避税款的数额大小而定。扣缴义务人若采取同样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也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于多次违法行

  • 正常报关是否构成走私行为

    正常报关是否构成走私行为的问题。文章明确指出违反海关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等行为被视为走私行为。同时列举了走私行为的具体情形和处罚规定。正常报关并未逃避海关监管和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不属于走私行为。

  • 我国矿产品的检验规定

    中国对进口和出口矿产品的检验规定。进口矿产品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铜精矿砂和铬矿石,检验内容包括质量、成分含量等。出口矿产品主要包括氟石、矾土等,其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煤炭等可燃固体矿物,实施质量许可证制度以确保出口产品质量。

  • 专利权恢复费用及手续
  • 进口合同上型号打错有问题吗
  • 申请专利所需资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