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司法机关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再行审理的特殊诉讼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有:决定再审、指令再审、决定提审和提出抗诉。
1、决定再审
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所采取的方式。
2、指令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地方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实行审判监督的一种方式。
3、决定提审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向该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4、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全球死刑趋势及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公开性问题。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废除死刑,而美国死刑复核程序具有典型性。在我国,保障死刑的程序公正至关重要,但现行死刑复核程序存在不开庭审判和缺乏公开性的问题,导致无法有效监督并可能剥夺当事人的公开审判权和庭审辩论权。
 
	
	   终审检察院的抗诉权,包括二审程序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条件和程序。当第一审判决、裁定存在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时,同级地方人民检察院可提出抗诉。抗诉主体为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请求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可决定支持或撤回抗诉。审判监督程序
 
	
	   地域管辖及其异议的处理程序的重要性。文章指出,争夺法院管辖权可能影响案件审理结果,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但存在级别管辖方面的不足。为确保公正审判,应重视地域管辖及其异议的处理程序,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加强对级别管辖的监督。摘要
 
	
	   派出所案子的再审程序及限制。再审适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当存在冤假错案时,当事人可向上级法院或检察院申请启动司法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与二审终审制度不同,主要是一种审判监督机制。但在再审中,法院或检察院需要考虑法律追溯力和政策时效性,确保审判结果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