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执行 > 行政的基本涵义及分类

行政的基本涵义及分类

时间:2024-04-07 浏览:2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1993

  1、行政的基本涵义

  行政是组织的一种职能或者功能。职能、功能在英文表述上是一致的,即function,在汉语里,职能也往往是指事物、组织本身具有的功能或者应起的作用。

  行政,就其最为广泛的意义而言,是指组织的执行和管理职能。

  执行相对于决策而言,决策乃确定组织的目标、纲领和行动方案,执行则是对决策的贯彻实施。管理相对于运作而言,运作是组织进行的各种活动,而管理是对这些活动进行规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以使这些活动符合组织的目标、纲领和行动方案。

  2、公行政和私行政

  上述最为广义的行政概念,表明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两种意义上的行政。一为公行政,一为私行政。

  所谓公行政,是指组织针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执行、管理活动。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的领域广阔、层级结构分明的公共行政管理。但是,公行政除了国家行政之外,还包括一些具有公共管理权能的非政府组织从事的行政管理活动,例如公共社团(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公共事业单位(如公立学校等)在某些事项上行使与国家行政类似的公共管理职能。

  所谓私行政,是指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主要针对其内部事务的执行、管理活动。每个组织都必须为其生存、发展而具备执行、管理职能,但这类职能大部分是在内部事务上行使的,对社会一般不产生公共管理的效应,故称其为私行政。

  在我国现阶段,非政府组织的哪些行政职能属于公共管理职能、因而要受行政法的规范,而哪些属于私行政范畴、受民法的调整,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在实践中,为了使正当权益受到某个组织侵犯的当事人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若该组织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很难定性为民法上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或者很难以契约理论、契约规则以及其他民法规则进行调整,法院已经通过行政诉讼保证当事人获得相应的救济。例如,近年来发生的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件。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上述公行政和私行政之分,在于明确行政法调整范围、明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两种不同途径。而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分,也有类似的目的,但更多强调当代行政已经不完全局限于对决策的执行。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主要是针对国家行政而作的区分。众所周知,现代国家的功能往往被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简单而言,立法是制定规则,行政是执行规则,而司法是适用规则裁决纠纷。这是从国家活动的实质内涵角度出发,对行政进行的一种定位,故称之为实质行政或者功能意义上的行政。

  这三种功能或者职能又分别被宪法规定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来行使。

  在一般情况下,当提及国家机关的行政时,往往是指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这是从形式上的机关分类层面对行政予以的定位,故称为形式行政或者机关意义上的行政。

  不过,当代行政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作用与日俱增,在我国,虽然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渐形成削弱了传统行政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但在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中,与立法权、司法权相比,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当代国家行政机关已经不再局限于执行规则的功能,其权力范围和行使方式还包括部分立法权、司法权。换言之,形式行政或者机关意义上的行政,并不意味着它的范围只是实质行政或者功能意义上的执行规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制度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制度,包括诉讼财产保全的定义、分类以及费用交纳标准等。诉讼保全分为诉讼中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还有诉前行为保全制度。财产保全费用根据保全财产的金额或价额而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交纳标准也有所不同。此外,还提到了诉讼保全

  • 我国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良好运行

    中国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良好运行。截至19上半年,全国受理了287件申诉控告案件,其中约20%的案件因原人事处理不当而得到变更或撤销。该制度包括申诉案件的分类、建立与发展的历程,以及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检查作用。为了规范该制度,人事部设立了专门负

  • 公职人员的范围及分类

    公职人员的范围及分类,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公职人员犯罪的立案标准和公务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公职人员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管理和使用公有财产的人员等。公职人员犯罪的立案标准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有不同的

  • 公益诉讼的分类

    公益诉讼的分类。根据诉讼性质,公益诉讼分为民事和行政两类;根据提起主体,分为公诉和私诉;根据当事人确定方式,有法定、协议和任意公益诉讼;根据保护利益的不同,包括环境、劳动、消费者权益等;根据提起目的,分为实体权益保护和法律道德秩序保护两类。

  • 公司解散的分类
  • 行政案件的分类
  • 滞纳金的法律性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