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违约责任 > 免责事由 > 重要资讯:追尾事故的法律责任与赔偿

重要资讯:追尾事故的法律责任与赔偿

时间:2024-02-2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2001

  挂靠车辆出事故要怎么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理由如下:

  第一,从受害人角度看,被挂靠人是法定的责任主体。

  被挂靠人是车辆的名义所有人,也是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主体,挂靠只是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受害人作为第三人对此无从知晓也不需要知晓,要求被挂靠人承担责任符合民法上的外观主义原则。另外,从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看,已有被挂靠人与挂靠人在挂靠经营外部纠纷中对第三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6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规定:旅游经营者准许他人挂靠其名下从事旅游业务,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与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被挂靠人可对挂靠车辆进行控制,获取运行利益。

  机动车运输经营活动属于一种高度危险活动,依据侵权责任法及其理论,开启某种危险、从某种危险活动中获取利益的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被挂靠人恰恰从挂靠经营活动中获得了利益,其获取的利益不限于管理费,也不限于经济方面的利益,如因接受挂靠而提高市场占有比例、影响力增大等。

  第三,被挂靠人就其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符合共同侵权的理论。

  我国对道路运输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道路运输条例》明确禁止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租借行为。被挂靠人明知或应知其违法而仍然为之,是对挂靠人进行运输经营可能对第三人带来的危险的放任,两者过错的结合构成共同侵权,侵权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减少违法行为。如果被挂靠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较小的责任,会纵容挂靠这种违反运输管理秩序、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规定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以私法的手段实现公法目的,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注重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注重对受害人权益的保护。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六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例:小李购买王某私自改装的跑车后,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小李购买王某私自改装的跑车后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转让拼装的或报废标准的机动车造成损害,转让人和受让人需承担连带责任。文章还提及了驾驶拼装车的处罚规定。据此,小李和王某应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免责条款的法律要件

    免责条款的法律要件。免责条款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其效力需满足多个法律要件,包括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商一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以及格式合同中提供者需尽说明义务等。

  • 撞车后对方跑了又回来,算逃逸吗

    撞车后对方逃逸再返回现场的情况是否属于逃逸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是为了寻求帮助并返回现场履行法律责任,不属于逃逸行为。逃逸行为的定义是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现场并潜逃或藏匿。对于逃逸行为,法律后果包括责任认定、损害赔

  • 企业雇佣临时工的免责条款编写

    企业雇佣临时工的免责条款编写问题。文章介绍了甲乙双方在签订协议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双向选择、自愿原则等。同时,强调了临时用工安全免责协议的重要性,并引用了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说明。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若涉及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

  • 免责事由的适用范围及意义
  • 义工队免责条款的撰写
  • 有效的免责条款要件
违约责任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