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报关商检 > 海关税增收难度也许将加大

海关税增收难度也许将加大

时间:2024-06-22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201
海关总署表示,2009年可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关税收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将千方百计确保应收尽收,并加强税收征管。

去年第四季度海关税收回落

海关税收来源及变化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海关税收净入库为9161.1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576.4亿元,增长了20.8%。海关税源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进口。然而,由于2007年中国提高了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明显减缓,相比之下,一般贸易进口增幅较大,导致2007年海关税收增长了近25%。

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关税收的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关税收出现了回落。据数据显示,11月份一般贸易进口额为36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12月份一般贸易进口额约为359亿美元,同比大幅度下降了16.3%。同时,12月份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下降了32.1%,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下降了55.9%。

海关总署表示,如果连续负增长的进口不能止跌,再加上今年主要税源中能矿产品价格已大幅下跌,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口关税等政策性减收效应将逐步显现,预计2009年可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关税收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税源减少制约关税增长

海关关税征收主要取决于税率和税源两个因素。专家认为,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源的减少将成为制约海关关税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内需不振,对进口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将大大降低。

财政部发出通知,规定2009年我国将继续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对进出口关税进行进一步调整。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仍为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此外,对包括煤炭、燃料油、石料等资源能源类产品在内的67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财政部表示,适当降低部分国内需求较大的生产性原料的进口关税将缓解纺织、钢材、化肥等行业面临的经营困难。

同时,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对进口设备所计征增值税税额进行抵扣,对原来不能享受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也可以实行抵扣。

今年确保应收尽收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峻形势,海关将把税收重点放在国内,确保应收尽收。今年全国海关将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防控主要纳税企业及重点行业和商品的税收风险。同时,加强对一些重点海关、商品的税收专项审计。还将适时对重点行业及政策调整期的敏感商品和重点领域开展全国性的税收核查和稽查。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财政赤字约为1462亿元。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勇认为,海关税收的减少对增值税转型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去年的预期是1200亿的减税金额,但目前看来,倒闭的企业增多,具体能减税多少还需要根据总的经济量来评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逃避海关关税的法律责任

    逃避海关关税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具体视逃避税款的数额大小而定。扣缴义务人若采取同样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也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于多次违法行

  • 正常报关是否构成走私行为

    正常报关是否构成走私行为的问题。文章明确指出违反海关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等行为被视为走私行为。同时列举了走私行为的具体情形和处罚规定。正常报关并未逃避海关监管和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不属于走私行为。

  • 我国矿产品的检验规定

    中国对进口和出口矿产品的检验规定。进口矿产品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铜精矿砂和铬矿石,检验内容包括质量、成分含量等。出口矿产品主要包括氟石、矾土等,其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煤炭等可燃固体矿物,实施质量许可证制度以确保出口产品质量。

  • 进口合同上型号打错有问题吗

    进口合同型号打错的问题。在报关单上合同号错误的情况下,国税局通常关注报关单数量、金额、规格和发票的一致性,而不特别关注合同号,因此一般不影响出口退税。但为确保顺利退税,建议企业与当地国税局确认。报关单在进出口货物中具有重要法律地位,是海关监管和退税的

  •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申请人资格是怎样的
  • 中国轮胎行业出口将面对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
  • 我国所制定的海关法的内容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