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订立签约项目代理合同之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资格和信用状况。需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订立合同者最好亲自到对方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不要轻信电话、传真或亲友的言辞。
在订立合同时,务必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资格,并获得相关的书面证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订立合同时切忌急于求成或因小恩小惠勉强签订,因为一旦合同不被代理人追认,合同的一切后果可能由经手人承担。
在签订合同之前,应严格审查合同的实质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包括合同的内容和条款,形式要件包括合同是否需要报批、公证、见证或出具确认书以及相关签章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在审查合同条款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条款:
在签订合同时,务必注意签字盖章与签约单位及其负责人(或授权人)是否相符。一字之差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此外,还需注意合同的订立时间以及订立后需要进行的辅助工作,如交付定金、合同报批等。
为减少代理风险,最好对合同进行公证或律师见证。公证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在对合同进行公证和见证时,通常要求合同当事人出具相关的证明文书,如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明、身份证、授权委托书等,进行第二次审查。通过这种方式,善意第三人可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来了解自身无法获悉的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指合同当事人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来订立合同。平等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指除法律强制性规定外,民事活动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具体包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要公平合理。具体包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合同订立的全过程中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善良风俗原则要求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精神和原则,符合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
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是紧密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上是签约项目代理合同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
借款过时效后债权人应采取的措施。针对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债权人需要了解借款合同中的还款日期和履行期限,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对于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债权人应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并合理确定追讨债务的期限,同时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租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计算方式以及租客不交租金又不搬走的处理方法。根据我国法律,租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对于租客不交租金的情况,出租人可先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支付,如逾期未支付,可解除合同并要求支付违约金。双方可在合同
借款合同中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借贷双方需确定支付利息的期限。借款期间不同,利息支付方式也不同。如合同未明确履行期限,双方可随时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涉及法律条款包括《合同法》第205条和第62条等。
合同到期不履行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而合同期限是合同中重要的条款,需要在约定时间内履行。如果未约定履行期限,双方可协议补充或通过相关条款和交易习惯确定。未按时履行构成迟延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