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管制刑适用于危害较小、罪行性质较轻、危害程度较小的犯罪分子。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通常不需要担保人的介入。因此,累犯与管制刑的判决无关,不存在累犯是否可以被判处管制的情况。
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管制刑的执行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对于被判处管制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况,可以同时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以及接触特定的人。
对于被判处管制刑的犯罪分子,依法进行社区矫正。
对于违反禁止令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监管,且需获得批准才能行使言论等自由权利。他们还需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迁居需经过批准。同时,他们在劳动中应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短期罪犯的减刑程序和条件。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建议,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表现悔改或立功可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犯罪活动、检举犯罪等。减刑后的刑期不能少于规定的限度。
剥夺政治权利日期的确定方式。对于判处死缓、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政治权利从判决生效之日起剥夺;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起始日期与管制刑期相同;对于拘役、有期徒刑、死缓期满后剥夺政治权利的,从主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开始执行。
判处管制是否会有案底记录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会有相应的案底记录。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包括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判决信息等,以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