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案例 > 人身伤亡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人身伤亡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时间:2024-10-17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2589

原告周争争与被告林云祥、林小秋、江则增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一、案件背景

原告周争争与被告林云祥、林小秋、江则增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原告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到人身损害,构成一级伤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作为雇主的被告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调解协议的效力

原告周争争与被告林云祥、林小秋、江则增之间在村、镇干部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根据被告提供的证据,调解协议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签订的,并有相关村、镇干部参与。调解协议已经被被告履行完毕。因此,本院认为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三、赔偿金额确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和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本院认定原告近一年的护理费为18250元、残疾赔偿金为121920元。

四、被扶养人生活费

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父母已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故对其主张的被扶养人生活费不予认定。

五、判决结果

根据上述事实和法律规定,本院判决如下:

1、确认原告与被告林云祥、林小秋、江则增之间存在雇佣关系。

2、确认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3、被告林云祥、林小秋、江则增应向原告支付护理费18250元和残疾赔偿金121920元。

4、驳回原告关于被扶养人生活费的主张。

调解协议的有效性

原告的主张

原告认为,调解协议签订人没有原告法定代理人的授权,因而签订的协议无效。

被告的主张

被告则认为调解时原告的法定代理人已出具了明确的授权委托书,故调解协议有效。

法院的判断

本院认为,原告处于植物人状态,已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故应由其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从事民事活动。调解时,原告的父亲已出具授权委托书,原告方也确认原告法定代理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该委托书已得到当地政府的确认,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故该授权委托书合法有效。

原告同时认为授权委托书只是一般授权,不是特别授权,且授权给两人,签字只有一人。本院认为,由于委托书载明了事故的经过和要求协商解决赔偿的内容,也列明了委托人不能参与调解的原因,故可以认定委托书是针对本起事故的调解授权,只要有被授权的两人中一人签名,调解即为有效。即使是一般授权,原告事后悉数拿到协议约定的赔偿金而未提异议,也可以认定是事后追认。故原告的此项主张,理由不足,不予采纳。

调解协议的公平性

原告的主张

原告认为调解协议显失公平。

被告的主张

被告则认为调解协议是在公平自愿基础上达成的。

法院的判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而在本案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各方均没有优势可言,双方对原告已成植物人是明知的,对其后果已经预见,并在调解书前言中予以了明确。原告至开庭日的实际损失为67472.90元,加上残疾赔偿金共为189392.90元。即使完全按照原告诉请,其实际损失也不到28万元。调解所确定的数额与原告目前的实际损失相比,不能认定该调解协议显失公平。故原告的此项主张,理由不足,也不予采纳。

调解协议的自愿性

原告的主张

原告认为调解协议是在受协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当时原告急需用钱,调解有乘人之危之嫌。

法院的判断

原告的唯一证据就是黄定夏于10月4日晚致鬲朝利的函,而该证据从内容看,只表达了希望调解,如果原告确不愿调解,将结束本调解工作的意思,不能得出有以给原告及其亲友的生命、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以损害为要挟,迫使原告作出违背其意思调解的结论。且对于纠纷的处理,并不只有调解一条路,故原告的此项主张也不能成立。本案中原告处于植物人状态,治疗确需用钱,但原告在舟山的治疗费用全部已由被告支付,并不存在原告无钱治疗的事实。从调解过程看,双方一致同意要求调解,调解是原、被告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故原告此项主张,同样不予采纳。

判决

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原、被告进行调解,是依法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该调解协议书内容合法,参与调解的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合法授权,意思表示真实,故本院确认原、被告之间的调解协议合法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原告提出调解协议无效的主张,理由不足,不予采信。按照《最高人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当事人应依约履行。现被告已依约履行完毕,故原告再要求被告承担赔偿义务,于法无据,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周争争的诉讼请求。

本案案件受理费22550元、其他诉讼费用500元、财产保全申请费13060元、实施财产保全费用500元,均由原告周争争负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院责任案件宣判:病历丢失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

    胡*斌因工伤导致的医疗事故案件。胡*斌在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手术后出现左肾萎缩问题,因医院丢失病历导致无法鉴定工伤致残等级。法院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判定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胡*斌共计80263元。胡*斌对伤残等级鉴定提出上诉,认为赔偿金额应更高。

  •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医疗操作过失导致严重后果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指出一起医疗操作过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医院未经家属同意进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不当导致并发症,需要二次手术修复。医院全责,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手术审批不当且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这起事件引发深刻教训,强调治疗应建立在确实存在疾病的基础

  • 医疗事故案例分析(一)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一名男性青年因恶性疟疾误诊为感冒而接受治疗,最终不幸去世。事故责任在于医生未按规定进行血检并及时确诊治疗。文章提出了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坚持各项诊疗常规等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 离婚调解书对债务约定的法律效力
  • 医疗事故导致刘某伤残案件分析
  • 婴儿一出生便“劫难”重重,病魔缠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