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002年1月,公司出资将我派至某高校脱产培训半年,培训前我们签署了《培训协议》,约定培训结束后我必须为公司服务3年,即从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底。
然而,自2003年4月以来,由于“非典”等原因,公司业绩不断下滑,导致我的工资经常被拖欠。今年六月,公司甚至在未事先和我协商的前提下,将我的工资减少了一半。我多次与人事部门交涉,但都未能取得任何结果。
无奈之下,我于2003年7月向公司提出了提前解除合同的通知,解除的理由是公司拖欠和克扣工资。公司接到通知后表示同意提前解除合同,但由于我的服务期应至2005年6月底届满,我在服务期内提出提前解除合同,因此应按照《培训协议》的约定赔偿公司30000元的违约金。
然而,我多次与公司协商都未能达成一致。于是,在2003年8月8日,我收到了区仲裁委员会送达的应诉通知,原来公司已提起了劳动仲裁申请,要求我按协议赔偿培训费。
我想咨询一下,这到底是我违约还是公司违约?是否应该我赔付违约金?
你提前解约的理由是公司严重违约即无故克扣和拖欠工资,该理由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你依此理由提前解约属于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构成任何违约。因此,公司要求你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培训费用不应得到法律支持,你不需要向公司支付任何违约金。
劳动合同是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的契约,培训协议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违约均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因此,在服务期内提前解约是否属于违约是问题的焦点。如果你违约了,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即赔偿适当的培训费;反之,则不需要赔偿。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要看你提前解约的理由。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提前解约,则显然属于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属于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而你提前解约的理由是公司严重违约即无故克扣和拖欠工资,该理由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在工地上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并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文章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和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步骤和申请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