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辽宁省工商局发布了一项提醒,针对消费者购买的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商家通常只退换货品或退款,而忽视了应当支付十倍赔偿金的法律规定。
辽宁省丹东市的韩女士在一家超市购买了一袋佳梦牌杏肉,共280克,共花费7.80元。回家后,她发现其中一袋杏肉里有一只苍蝇,而另一袋虽未开封,但也有头发丝。由于这个问题,韩女士感到恶心难受。第二天,她向超市索赔,但商家只同意按原价赔偿。韩女士对此不满,于是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过工商执法人员的调解,商家最终退还了韩女士的7.80元货款,并支付了十倍赔偿金78元,同时还给予了精神补偿和车费等补偿,总计200元。
辽宁省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指出,《食品安全法》第96条明确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厂商,消费者除了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外,还有权要求支付价款的十倍赔偿金。
因此,一些商家仅仅提供退款或换货的方式来解决销售问题食品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逃避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消费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向商家要求支付十倍赔偿金,金额为所付价款的十倍。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如果购买问题食品导致人身权益受到侵害,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消费者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洗衣店衣物损坏赔偿相关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如局部损坏、衣物丢失或损坏严重等,洗衣店需进行不同标准的赔偿。对于高档、名贵衣服的清洗,若经修补后仍有价值,按保值金额的30%赔偿;若丧失价值则全额赔偿。消费者应注意保留凭证并妥善沟通维权。对于名贵的衣
因质量问题被起诉的处理方式。作为被告方,应积极应诉并提出反诉,要求对方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消费者有权要求修理、更换或退货,若造成损失,可要求赔偿。赔偿责任的主体包括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需满足产品质量缺陷、导致损害及因
医院就医是否构成消费行为的争议。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医行为被视为生活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消费,消费客体是商品和服务,消费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就医主体包括公民个人和进行生活消费的单位。虽然就医是被动接受的行为,但只要其有偿获得的商
消费者在购买缺陷产品后的赔偿途径。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赔偿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前者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等,后者包括财产恢复和折价赔偿。受害人向生产者或销售者提出损害赔偿的时效期限为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