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等八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规范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今后,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救命钱”将得到保障。
据了解,该办法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因他人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绑架、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造成严重伤残,无法通过诉讼及时获得赔偿,生活困难的刑事被害人;或者刑事被害人因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侵害已经死亡,与其共同生活或者依靠其收入作为重要生活来源,无法通过诉讼及时获得赔偿,生活困难的近亲属。此外,因过失犯罪或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如精神病人、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的刑事不法行为,导致严重伤残或死亡的刑事被害人,生活困难又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的,也可参照该办法予以救助。
该办法明确了刑事被害人救助的两个原则:一是救急解困原则,即在被告人及其他赔偿义务人无力赔偿,或者案件发生后难以查获犯罪嫌疑人或者证据不足无法认定责任者,致使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无法获得赔偿的情况下,对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进行救助;
二是救助一次性原则,即依法对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实施救助后,同一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一般不得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重复申请救助。同时,对接受过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原则上不再给予涉法涉诉信访救助;对接受过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的,也不再给予刑事被害人救助。
该办法同时规定,对于暂时未纳入刑事被害人救助范围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或者实施救助后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的,要通过社会救助途径解决其生活困难;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条件的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其所在地的民政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低保、农村五保范围;对于参加社会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其参保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社会保险相关规定及时向其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对于生活困难、符合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条件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就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依法及时审理并减免相关诉讼费用,司法行政部门应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该办法最后强调,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获得救助后,有关机关一旦发现被告人或其他赔偿义务人有能力履行民事赔偿义务的,由原办案机关依法向被告人或其他赔偿义务人追偿。
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赔偿的程序。首先,提起赔偿请求的前提是确认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其次,在存在多个赔偿义务机关时,请求人有权选择向任何一个提出赔偿请求。最后,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请求后两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定或请求人对决定不服,可向上
国家赔偿法第三章第三节关于刑事赔偿程序的内容。其中规定了被害人或其合法代表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为第一步,若不满赔偿决定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诉,并最后通过追偿程序保障权益。但当前规定在第二十三条存在缺陷,未明确人民法院赔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优秀的法律顾问单位的特点。首先,需要保持始终如一的专业服务态度,避免过于看重大客户而忽视小客户的现象。其次,律师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处理非诉讼业务时,需要基于“需要”的合作并意识到合作的长期性。最后,律师需积累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不断学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