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应根据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来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当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时,可以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而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且情节严重的情况,赔偿数额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如果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但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人民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相关的账簿、资料。如果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来判定赔偿数额。当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获利以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商标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的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进行计算。如果侵权商品的单位利润无法查明,可以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进行计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9年的意见中也规定,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一般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及应缴纳的税金。
根据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商标侵权的赔偿金额以侵权获得利润为基准。在商业运营中,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主营业务利润是指销售获得的所有收入扣除成本后的部分;利润总额是指税前收入扣除所得税和其他支出的部分;净利润是指除了成本外还扣除其他支出的利润。在商标侵权赔偿中,选择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赔偿金额是较为合理的,既不需要交纳非经营所得税,又有利于阻吓侵权行为。
然而,在商标侵权中,有些情况下只有商标权人产品中的一项或几项产品被侵权,而非所有产品。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比较实用的计算公式是:侵权获利 = 侵权期间总销售额 × 侵权商品配比率 × 利润率。其中,侵权商品配比率是指侵权商品在所有商品中所占的比例。根据以上对侵权获得利润的论述,侵权期间总销售额与侵权商品配比率的积即为主营业务利润。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商标侵权的赔偿数额可以根据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来确定。赔偿数额还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果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被侵权人可以自行选择适用第一种计算方式或第二种计算方式,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计算,那么法院将直接适用第三种方式来确定赔偿数额。
如何提出商标权异议申诉的流程和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在公告期内对注册商标提出异议,商标局会听取双方陈述并调查核实。异议人可在收到准予注册决定后请求宣告该商标无效,如不满商标局的不予注册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复审过程中涉及在先权
商标侵权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了起诉程序,包括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诉状,法院审查立案后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上诉流程。其次详述了商标侵权的处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处理商标侵权时应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可能面临相应的罚款。赔偿数额则视权
摹仿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对摹仿翻译驰名商标的行为会进行限制和禁止。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包括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伪造商标标识等。同时,人民法院在保护驰名商标时会考虑商标注册情况、商标法规定以及驰名商标认定的作用等因素。
商标被抢注后高价售卖的合法性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并高价出售是不合法的,构成不正当竞争。对恶意抢注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并建议企业及早进行商标注册,确定商标类别,制定应对商标被抢注的方案,以保护自身品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