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于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我国可以争取的最好方法
记者:除了我们之前说的这些,您认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吗?
赵龙跃:如果国际贸易委员会在最终损害调查阶段做出肯定的裁决,那么美国商务部将在一周以后发布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命令。美国贸易法规定,如果对裁决不满意的话,可以付诸于司法复议,即向美国国际贸易法庭提出起诉。不过历史经验证明,这样做花费重金,旷日持久,成功的希望却不大。
另外一种选择就是诉诸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这是我国目前可以争取的最好方法。事实上,我国政府已于2008年9月就美国对我钢管、轮胎和编织袋等产品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不当措施的决定再次诉诸于WTO争端解决机制。WTO已于今年1月20日成立了专家组来审议这一诉讼。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等待审议结果,还需要利用有关渠道来影响这一案件的发展。比如积极推进WTO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有关规则的谈判,进一步完善贸易补救措施的有关条款,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可能性,以减少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的不利影响。
重整计划的法律特征,包括其效力、执行、监督、变更以及执行完毕等方面的内容。重整计划经法院批准后对所有债权和债务人具有约束力,由债务人执行并由管理人监督。关于重整计划的变更,我国尚未明确规定,而英美国家允许在实质性执行完毕前进行变更。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