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倾销实质性阻碍调查的问题探析
时间:2025-02-03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相同产品的界定
1.1 美国法典规定
根据美国法典第19编第1673节和1677(4)(A)节的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必须遵循法定框架。该框架要求ITC首先确定国内产业的范围,然后评估被指控的倾销进口对该国内产业的影响。国内产业的范围取决于ITC在特定案例中对相同产品的定义。在实质性阻碍标准的背景下,相同产品定义的问题值得关注。
1.2 相关产业审查
ITC将审查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相似的产品产业,但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产业,实质性阻碍建立该产业的问题将不是ITC的议题。然后,ITC将审查与进口产品在性质和用途上最为类似的产品产业。因此,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幼稚产业即将开始生产或刚刚开始生产与进口产品在特征和用途上最为相似的产品,ITC也可能做出实质性阻碍认定。
1.3 产业定义范围
在反倾销调查中,是否存在"实质性阻碍是否是一个可行的议题"取决于ITC对产业定义的范围。因此,在特定情况下,只有当ITC"认定特定一批进口产品构成一批独立的相同产品时",才会采用实质性阻碍分析。例如,如果一种产品的产业已经建立,而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业尚未建立,如果ITC将这两种产品定义为相同产品,那么就不会涉及实质性阻碍标准。相反地,如果两种看起来相关的产品被认定为独立的产品,且生产一种产品的产业已经建立,而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业尚未建立,ITC将进行与前者相关的现有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分析,以及与后者相关的实质性阻碍分析。
1.4 高科技产品的后续产品
在涉及实质性阻碍的案例中,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每个后续产品如何定义是最有趣的问题。例如,在80年代,日本产业的科技水平显著增长,并成功地早于美国产业开发了第二代高科技产品。当这种第二代高科技产品进口到美国市场后,美国国内产业通常没有生产与之相似的产品,即使对于生产了类似产品的产业,其生产远远不能达到稳定状态。因此,在存在第二代产品的情况下,根据ITC对相同产品的定义方法,实质性阻碍问题就出现了。然而,在这方面,ITC认定每个后续产品是对单一产品的革命性发展,因此只存在一个相同产品。这种对相同产品的定义经常会引导ITC对现有实质性损害和实质性损害威胁的调查,并成为阻止实质性阻碍调查数量增长的一个障碍。然而,ITC也可能采取另一种定义,即认为第二代产品是一个单独的相同产品。无论ITC采取哪种相同产品的定义,只要至少存在一个实质性承诺开始生产第二代产品的幼稚国内产业,就可以根据实质性阻碍标准为其提供救济。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
保护关税和保税制度在贸易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同时介绍了塞尔估价定义的概念及其在国际海关估价中的影响。保护关税是保护本国工农业的一种措施,通过高税率限制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保税制度则提供免税的进出口货物的临时存储和加工场所。塞尔估价定义是关于海关估
-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现状与问题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受害国之一,面临众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但国内贸易救济工作尚处初级阶段,存在力量薄弱、企业意识不强、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提高贸易救济措施效力,需加强反倾销工作、提高企业意识、增加政府支持和服务力
-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
-
国外对华反倾销发展态势及应对措施
欧盟仅在1996-1997年上半年就发动了10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在1999年6月开始对中国浓缩苹果汁征收反倾销税,8月中旬又指控中国钢材对美倾销。2000年,国外对中国大宗出口商品反倾销案件多达38起。我国入世后,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
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现状探讨
-
美国反倾销实质性阻碍调查的问题探析
-
中美水产反倾销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