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益性岗位职工享有产假吗
产假和岗位无关,和所在地区有关。各地对于产假规定不一样。都是规定在享有国家规定98天产假基础上,再次享有所在地区产假奖励。
二、产假工资如何发放
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人平均缴费工资计发。每日的假期工资=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人平缴费工资/30天比如一个孕妇参保人,上一年度的缴费工资是5000元,按照目前最普遍的单胎、晚育、独生子女,剖腹。也就是在产假中,可以享受5000/30×140天=23333元的生育津贴。虽然是因为生育而休假没有工作,但是同样享受到了工作时期的工资待遇。“这笔钱不是单位给的,而是生育保险基金负担的。
缴纳生育保险的,又社保发生育津贴,单位不用再另行发放工资。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单位补足。单位未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的,由单位承担相关待遇。
三、陪产假不给钱怎么办
(一)收集、保留证据,依托劳动执法部门解决:
1、最简单的方法是收集企业拖欠工资的证据,以证据为基础,投诉其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依据仲裁的结果,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通过法院的判决,强制公司支付工资。向法院提起起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除此以外,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一个问题便是,产假与职工的岗位是无关的,职工尽管是在公益性岗位上也是享有产假的。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公益性岗位职工享有产假吗”全文。如果您还有关于其他方面的疑问,欢迎您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怀孕期间公司要求女职工停薪留职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解除或变相解除劳动合同。如遭遇此类情况,女职工有权要求补偿,并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同时,对于未婚先孕被辞退的情况,用人单位也不得
母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重组协议。协议中定义了母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含义,以及重组、重组文件、财务报表、生效日期等术语。协议确定了重组内容的确定,包括资产负债划分、债权债务处理、资产划分、无形资产的处理等。重组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自重组进行的资产评估基准日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女职工怀孕流产时,单位应根据医院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根据劳动部的通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期间工资照发。在北京,根据《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怀孕不满
劳动合同可以续签的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续订、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以及连续工作满15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五)项规定,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否则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