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欧美一直将俄罗斯(及前苏联)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对俄罗斯企业实施不公平待遇。随着俄罗斯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的推进,俄罗斯对外出口增加。为了进一步促进出口,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开始寻求欧美等国对其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的认可,即谋求反倾销法上的市场经济地位。
2002年5月,欧盟和俄罗斯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脑会议上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该声明涵盖了能源、反恐、中东、印巴关系等广泛领域,其中包括欧盟正式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的内容。
1995年,美国商务部在纯镁与合金镁反倾销案调查中对俄罗斯的市场改革进行了审查。虽然美国承认俄罗斯实施了大量经济改革,但未认定其为市场经济国家。然而,2001年,在热轧碳卷钢板反倾销行政复审中,俄罗斯两家钢铁企业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进行审议,并确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随后,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司提出书面评估报告,建议给予俄罗斯“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尽管俄罗斯获得了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根据美欧对俄罗斯经济体制的逻辑,俄罗斯经济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因此其市场化改革难免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美欧虽然采取了不完全相同的处理方式,但实质上仍保留了在对俄反倾销调查中采取特殊做法的依据。
根据GATT1947附件第6条第1款的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存在“所有国内价格均由国家确定”和“贸易完全或实质上完全垄断”的情况。主要反倾销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的特殊做法主要涉及正常价值的计算和税率的确认方法。以下从这两方面对欧美在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前后的规则和实践进行对比分析: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的法律。该法规定了多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虚假标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滥用优势地位行为、滥用行政权利行为、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