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其作用已经超出了贸易保护的范畴。它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税负给进口国国内消费者,从而刺激未受到反倾销调查的国家的出口增加。有时,它还会引起国家间的报复行为。此外,反倾销还对东道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从而使贸易政策与利用外资政策产生联系。
1993年8月,EastmanKodak公司申请对来自日本和荷兰的富-士(FujiPhoto)公司的照相纸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认定该产品倾销幅度高达300%,并且认定该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相关行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然而,富-士公司很快在美国本土投资建成一家照相纸生产厂,并于1996年3月开始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富-士相纸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超过了受到反倾销调查之前的份额。
这一案例典型地展示了外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规避东道国的反倾销措施。研究表明,市场结构对规避反倾销的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有影响。欧盟反倾销措施对外国出口商选择以直接投资形式规避的行为也产生了影响。
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日本企业的研究上。研究发现,日本企业为了规避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壁垒而在这两地进行直接投资的现象非常明显。研究还发现,贸易政策措施(包括反倾销保护)与日本对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关联。此外,美国和欧盟对日本出口企业的反倾销措施引发了投资跨越效应。相关日本企业在英国的贸易壁垒规避行为也得到了研究。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规避反倾销的行为可能使国内生产商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况。
商务部回应欧盟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情况。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呼吁其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终止相关措施。同时,文章指出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的危害,包括影响出口、增加经营成本等,呼吁采取措施应对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