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 > 什么是共同犯罪的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什么是共同犯罪的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时间:2024-09-14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5396

  我们知道犯罪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的意志放弃继续实施犯罪的行为,共同犯罪是由多个行为人共同实施犯罪,那么什么是共同犯罪的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共同犯罪的中止

  共同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共同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1)所有共同犯罪人共同中止其共同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2)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这种共同犯罪中止,不仅要求其本人退出共同犯罪,停止其本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且还要求他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认定能否成立“共犯中止”,同样应当从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来认定。共犯中止与单独犯的中止构成条件在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特征的认定上并无太大出入,不同之处在于“有效性”特征的理解上。如何认定共犯中止的有效性特征显然是界定共犯中止是否成立的关键。在单独犯的场合,只要行为人能有效地防止本人行为可能造成的犯罪结果发生,就具备有效性。

  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部分犯罪人执意要把犯罪进行到底,部分自动放弃犯罪的人具备何种条件才能具有“有效性”?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主观说、客观说和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折衷说)三种不同学说。客观说偏重于结果无价值;主观说强调主观方面;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折衷说)是以客观说为基础的主观说。”具体又有五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共同犯罪行为具有整体性特征,那么,其犯罪中止的有效性也只能以整个共同犯罪是否最后达到完成状态来确定,个别共犯意图中止犯罪,必须在停止自己犯罪的同时,迫使其他共犯停止实施共同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防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倘若没有产生这种效果,共同犯罪终已完成时,个别共犯的犯罪中止就不能成立。

  第二种观点认为:共同犯罪行为虽然具有整体性特征,但实际上是由每个共犯的独立行为组合而成的。其中个别共犯自动停止犯罪,就与共同犯罪完全脱离了关系,之后与其他共犯的行为就不再有任何的关联,因此,其自动停止犯罪就应被视为犯罪中止。

  第三种观点认为:除主犯外,其他共犯中止的有效性,应以行为人力所能及的范围为限。如果努力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行犯罪,但因能力有限而阻止无效的,仍可成立犯罪中止。第四种观点认为:共犯中止的有效性,应以他是否有效地切断自己以前的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如果个别共犯以自己消极或积极的行为确定已切断其以前的犯罪行为同以后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即使共同犯罪的危害结果最后由其他共犯促成发生,亦能成立中止犯。

  第五种观点认为:判断共犯中止有效性的标准是中止者必须使自己的行为与整体的共同犯罪行为解体,即主观上切断与其他共犯之间的共同故意联系,客观上抵消自己先前行为对共同行为所起的合力作用,使之消除对犯罪形成既遂的原因力。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什么是共同犯罪的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的内容,认定能否成立“共犯中止”,同样应当从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来认定。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及其共犯问题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犯罪主体的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路人指使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构成共犯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共犯问题,特别是非乘车人的指使行为是否构成共犯。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承包人的指使逃逸行为若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对于一般非乘车人的指使逃逸行为,则不构成共犯。

  • 刑法第27条第2款的适用

    刑法第27条第2款关于从犯的刑事责任的规定,以及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刑罚量刑原则。对于从犯,其刑事责任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量刑;胁从犯因被胁迫程度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而受减轻或免除处

  • 诈骗犯罪集团的法律处罚
  • 现役军人与非军人共同犯罪的管辖问题
  • 从犯量刑会加重处罚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