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氨酯领域,反倾销调查已经涉及到两大主要原料,即TDI和MDI。然而,TDI反倾销初裁公布后,市场对有关部门对“公共利益”的解释感到失望和不满。许多下游厂家对于“反倾销的实施,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的明文规定感到困惑。
尽管下游厂家们面临着无处申诉的困境,他们不得不默默承受。然而,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空间的下降直接将他们推向了破产的边缘。顺德涂料商会上书的请求至今未获明确答复。因此,目前的市场似乎已经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MDI反倾销初裁。此外,有传闻称AA也将接受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无疑将再次对下游厂家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考验。
考虑到我国聚氨酯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且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情况,是否应该对上游原料的反倾销问题采取一定的宽容态度呢?有关人士提出了所谓“上游原料对下游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说法,这无疑代表了绝大多数聚氨酯下游厂家的心声。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