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名称: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钼铁反倾销案
案件档案:
立案日期:2000年11月9 日 《官方公报》号:C320, 09.11.2000, p.3
涉案产品范围: 原产于中国的钼铁合金。该产品是铁合金的一种, 其中钼的含量在45%到80%之间, 余下的部分是铁和少量的杂质。
调查期间:1999年10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
中国应诉企业:
— Tianjin The Leader Group Co. Ltd, Tianjin, and the related producer Tianjin Defu Ferroalloy Co. Ltd, Tianjin,
— Xuzhou Huanyu Special Alloy Co. Ltd, Xuzhou,
— Jinzhou Sing Horn Enterprise Co. Ltd, Jinzhou, and its related trader Sing Horn Import Export Co. Ltd,
— Jinzhou Sanda Ferro-Alloys Co. Ltd, Jinzhou, with the related domestic producer Jinzhou Chengguang Ferro-Alloys-Industry, Jinzhou,
— Fushun Shunkang Molybdenum Industry Co. Ltd, Fushun;
— Nanjing Metalink International Co. Ltd, Nanjing, and its related company Xinzyuan Co. Ltd, Nanjing;
— 共11家,10家要求给予市场经济地位
临时反倾销措施裁决: 2001年8月8日 《官方公报号》:L214, 08.08.2001, p.3
终裁日期:2002年2月6日
终裁结果:全中国范围内企业征22.50%反倾销税; 《官方公报号》:L35, 06.02.2002, p.1;
案件目前状况:正在征税
日落复审日期:2007年2月7日
案件分析:
【导读】
2001年8月8日,欧委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钼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根据各应诉企业的不同情况,欧委会分别对中国企业裁定了3.6%至26.3 %的临时反倾销税税率。在临时反倾销措施公告里,欧委会只给予了10家应诉企业中的一家-Nanjing Metalink International Co. Ltd, Nanjing-市场经济地位, 给予了其中三家单独税率。但在终裁中,欧委会撤销了上面的裁定,最终只给予了所有中国企业同样的反倾销税率22.5%.
【本案分析】
1. 市场经济地位和单独税率问题
(1) 临时反倾销措施裁决中市场经济地位和单独税率的给予
在临时反倾销措施裁决中,欧委会决定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只有一家企业, 因为该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运作等各个方面都符合《欧盟反倾销基本法》第2(7)(A)条中设置的五个方面的要求。(参见85期《WTO与国际经贸观察》中的详细叙述)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