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0日,日本政府根据WTO协定第19条和国内的关税率法,决定自2001年4月23日至11月8日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和灯心草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这一决定标志着中日蔬菜贸易战的开始。然而,实际上,中日蔬菜贸易战早在1995年就已经初现端倪。当时,日本根据WTO《农业协议》中的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进行限制。最终,双方通过中国实施出口配额和日本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的方式解决了争端。因此,可以说这次日本的限制进口措施是第二轮的贸易战,且比第一次的行动更积极,并且实施速度更快。
过去10年中,中国对日蔬菜出口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具有两个主要特点。首先,中国对日出口的蔬菜种类从以腌制蔬菜为主转变为以保鲜与冷冻蔬菜为主。其次,自1998年起,中国对日保鲜蔬菜的出口呈现成倍增长,1999年达到31.8万吨。根据日本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2000年中国对日蔬菜的总出口量为104.2万吨,其中保鲜蔬菜为31.2万吨。1999年出口量超过2万吨的保鲜蔬菜包括牛蒡、洋葱、生姜、香菇、卷心菜、葱、大蒜和胡萝卜等。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对日蔬菜出口均呈递增趋势。从1991年开始,中国对日蔬菜出口超过美国,一直居日本蔬菜进口国的首位。美国对日蔬菜出口在1994年至1999年间每年波动在60-70万吨之间,在2000年降至62.5万吨。因此,日本对中国蔬菜进口采取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并非偶然,而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
年份 | 国别 | 保鲜蔬菜 | 冷冻菜 | 腌制蔬菜 | 其他 | 总计 |
---|---|---|---|---|---|---|
1990 | 中国 | 13.6万吨 | 39.5万吨 | 12.9万吨 | 9万吨 | 27.3万吨 |
1999 | 中国 | 31.8万吨 | 29.8万吨 | 13.1万吨 | 20.7万吨 | 112.1万吨 |
1990 | 美国 | 30.2万吨 | 33.1万吨 | 27.9万吨 | 9.1万吨 | 100.0万吨 |
资料来源:《1999年蔬菜进口动向》(日本蔬菜供给安定基金调查信息课编著)、日本农林统计协会出版
从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国内的大葱主产县岛取县就开始对中国的大葱进行调查。2000年8月底,日本国内香菇产地要求政府根据WTO协定发动保障条款。同年12月19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大藏省和经济产业省等中央部委宣布对大葱、香菇和灯心草展开调查。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分别在2001年2月和3月就此事进行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因此,3月27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大臣单方面宣布,自4月1日起到10月份,对进口农产品实施检疫管理。3月30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大臧省和经济产业省就紧急限制进口大葱、香菇和灯心草的临时措施进行磋商并达成协议。最终,4月10日,日本政府公布了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并从4月23日开始实施。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DDU未完税交货术语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具体应用,详细阐述了卖方和买方的义务和责任,包括货物的提供、许可证和手续、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交货、风险转移以及费用划分等各个方面。卖方需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承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等文件,买方则需支付价款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