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解的时机。原则上判决前的任何诉讼阶段均可进行,特别是在证据交换或庭审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往往一目了然。此时适时调解,原、被告双方抵触情绪较小,容易促其和解。
(二)适用调解的案件如果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如行政裁决案件,法院应依申请或依职权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特别是不能忽视国有资产管理者和经营者,参加到诉讼中来,以保证第三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三)在涉及到民事方面的调解时,要把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与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查情案件事实,分清责任,为调解打好基础。
(四)将调解确定为法定的结案方式。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调解笔录或当事人的调解协议进行结案,如果是以调解方式结案的话,人民法院可以制作“行政调解书”。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交通事故民事诉讼的流程。当事人提起诉讼后,法院将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之后,法院会进行审理前准备,并通知诉讼参与人开庭。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可陈述、证人作证、出示证据等。法庭还会进行辩论,并最终作出判决。如有可能,法庭会进行调解。整个一审程序应
法庭开庭时的程序及规则。包括开庭时间地点和法庭组成人员的安排,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入场和证件核对,以及宣布法庭纪律等。文章详细列出了旁听人员和其他人员必须遵守的纪律,以及开庭审理时核对当事人和基本信息的流程,并指出庭审活动中各方应当遵守的义务和权利。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