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拖航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即承托方(拖方),利用其拥有或租用的船舶,向他人提供海上拖航服务并收取拖航费。承托方可以是专业的海上拖航企业,也可以是打捞或救助企业。随着海运业的发展,驳船运输货物的需求增加,驳船需要依靠拖船进行拖带。海上石油开发所使用的钻井平台等设备通常无动力,对海上拖航业有较大需求,促进了海上托行业的发展。许多航运国家成立了专营或兼营海上拖航的企业,例如中国**公司、中国**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和**斯密特国际远洋拖航救助公司。
被拖运方是海上拖航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是被拖物的所有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被拖物可以是驳船、其他无动力船舶、钻井平台、浮码头、浮吊等海上漂浮装置,以及失去动力的船舶。
根据《海商法》第七章的规定,海上拖航合同不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拖船在港区内为船舶提供靠离码头和其他操纵服务。因为大船在靠离码头时由大船指挥,这种服务持续时间较短,手续简便,并且非常常见。这种服务根据其他相关规定处理。
救助方拖带被救助物的情况。
拖轮所有人拖带其所有或经营的驳船,将货物由一港运至另一港,视为海上货物运输。
一般认为,在海商法领域,海上拖航合同是一种独立的合同,与海上运输合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海上运输合同的目的是运送货物,货物装载在船舶上作为运输工具。而在海上拖航情况下,拖航合同的目的是被拖物,被拖物与拖船通过索具或其他特定装置连接,不装载在拖船或被拖的驳船上。
海上货物运输情况下,承运人除了提供运力外,还负责货物的装船、搬移、积载、运输、照料、保管和卸载。而在海上拖航合同中,承拖方只负责提供拖力,对被拖物视为一个整体承担过失或不完全过失的责任,甚至不负过失责任。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实现。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需加强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风险价值分析能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计划风险、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海上拖航中的责任划分问题。根据拖航合同中的责任划分条款,责任可按指挥原则和过失原则确定。对于第三方损害,承拖方和被拖方承担连带责任。承拖方的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或其他双方无法归责的原因导致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以及特定情况下的过失不承担赔偿责任。在不同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