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管理 > 海难救助合同的含义是什么

海难救助合同的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3-12-04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681
经常在海上玩耍的人是有可能遇到海难的,当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海难都可以进行求助的,这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那么海难救助合同的含义是什么?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救助合同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救助合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合同和雇佣救助合同。

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合同

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合同是指根据救助效果来确定是否支付以及支付多少救助报酬的合同,这是一种常见的救助合同类型。

雇佣救助合同

雇佣救助合同是指救助合同中规定,救助方按照被救助方的指挥进行救助活动,无论救助成功与否,被救助方都应按照约定支付报酬。雇佣救助合同与一般海上救助合同在性质上存在许多差异,更多地体现了雇佣服务合同的性质。因此,现在一般不再将其视为海上救助,而视为一种劳务合同。

海难救助通常采用标准格式的救助合同。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救助合同格式是“劳氏救助合同格式”。

救助合同的订立

救助合同通常由船长代表船东和货主签订。根据海商法第175条的规定,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同时,遇险船舶的船长或者船舶所有人有权代表船上财产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这条规定确立了两个法定代表权,即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东,以及船长和船东有权就船载财产代表财产所有人签订救助合同。

救助合同的变更

救助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拘束力。然而,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受理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关可以判决或裁定变更救助合同:

  1. 合同在不正当或危险情况下订立,合同条款显失公平;
  2. 根据合同支付的救助款项明显过高或过低于实际提供的救助服务。

救助合同的形式

救助合同是救助人与被救助人之间签订的一种合同,其中一方提供救助行为,而另一方支付救助报酬。海难救助的形式分为纯救助和合同救助。纯救助是指船舶遇难后未请求外来援助,而救助人自行进行救助的行为。合同救助则是根据双方签订的救助合同进行的救助。目前,合同救助是救助的主要形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实现。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需加强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风险价值分析能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计划风险、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 第一次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

  • 自动进口许可证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的定义

    自动进口许可证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的定义及适用范围。自动进口许可证适用于任何企业,主要用于统计进出口业务量,其办理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自动进口许可证由外经贸部授权机构签发,申请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证有效期为六个月,可延期或变更。部分贸易方式可免领

  • 关贸总协定中的贸易自由化原则
  •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 海难救助对象优先顺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