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其他特殊侵权 >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时间:2024-11-30 浏览:5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7143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 危险的来源不同

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通常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是公民在遭到不法侵害时行使的权利,因此,不法侵害的发生与存在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除了人的不法侵害外,还包括自然的力量、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紧急避险的前提是有危险需要避免,即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

2. 损害的对象不同

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财产等权益造成必要的损害。

紧急避险则是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是为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

3. 行为实施的条件不同

正当防卫只要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不论是否有其他方法制止不法侵害。

紧急避险只能在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实施。只有在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情况下,才允许选择损害第三者合法权益的方法。

4. 必要限度的标准不同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不过于悬殊即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或者虽然明显超过不法侵害,但实际造成的损害并不算重大的,均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所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等于或大于避免的损害。为了保护一个合法权益,损害另一个合法权益是不允许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定赔偿数额的标准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

  •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种类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 诉讼程序

    诉讼程序中原告和被告的资格要求,以及法律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原告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由法定监护人代为诉讼,而被告可以是销售者、服务者或生产者等。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同时法律也具有社会职能,为公共利益服务。

  • 案情回放:搬卸工告老板获损害赔偿
  •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 应对紧急避险情况的损害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