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通常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是公民在遭到不法侵害时行使的权利,因此,不法侵害的发生与存在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除了人的不法侵害外,还包括自然的力量、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紧急避险的前提是有危险需要避免,即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
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财产等权益造成必要的损害。
紧急避险则是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是为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只要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不论是否有其他方法制止不法侵害。
紧急避险只能在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实施。只有在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情况下,才允许选择损害第三者合法权益的方法。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不过于悬殊即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或者虽然明显超过不法侵害,但实际造成的损害并不算重大的,均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
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所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等于或大于避免的损害。为了保护一个合法权益,损害另一个合法权益是不允许的。
教育部规定的顶岗实习要求及大学生强制实习举报的法律依据和途径。高职院校必须确保学生至少顶岗实习半年,这被视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如有遭受学校强制实习的情况,可向教育局投诉或依据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大学生维权的现状、定
物权受到侵害时的损害赔偿范围及法律规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以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为前提,赔偿内容为给付金钱或实物财产。在实际承担时,赔偿责任受多种因素影响。依据《物权法》相关规定,物权受到侵害时,需结合具体条文及个案来确定责任构成和赔偿范围,贯彻完
民事责任的免除情形,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以及符合约定或法定免责条件等。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人可以免于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介绍了不同情形下责任承担的具体规定,提醒人们要依法行事,维护自身权益。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当防卫是指合法权益与不法侵害之间的矛盾,而紧急避险是指两个合法权益之间的冲突,即在紧急情况下舍小利而保大利的问题。两者的不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通常是人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