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项多边国际协定,旨在调整各国之间的关税与贸易关系。该协定的临时议定书于1947年签署。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遵循八项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关税减让原则(关税保护、减让和稳定)、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公平贸易原则、自我保护原则(保护幼稚产业、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透明度原则和磋商调解原则。
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个缔约国的贸易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应同样无条件地给予其他缔约方。
国民待遇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及产品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产品的同等待遇。
(一) 以关税减让为主的阶段
在1947年至1967年期间进行了6轮谈判。
(二) 以非关税壁垒谈判为主的阶段
在1973年至1979年期间进行了东京回合。
(三) 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问题阶段
在1986年至1994年期间进行了乌拉圭回合。
(四) GATT下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成就
1. 各缔约国的进口关税水平都有明显下降。
2. 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
3. 吸引力越来越大,成员国不断增加。
(一) WTO的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遵循五项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性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原则。
(二) WTO的职能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实现。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需加强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风险价值分析能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计划风险、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汇票的法律关系和分类,以及汇票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作用。汇票涉及出票人、受票人和收款人三个主要角色。汇票作为支付工具在国际商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工具之一。出口商开出汇票要求进口商或其代理支付特定金额,以完成交易结算。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受害国之一,面临众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但国内贸易救济工作尚处初级阶段,存在力量薄弱、企业意识不强、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提高贸易救济措施效力,需加强反倾销工作、提高企业意识、增加政府支持和服务力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