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原产地规则
我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对进口货物设有两种税率,一种是普通税率,一种是优惠税率。按照我国《关税条例》的规定,对原产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订有关税互惠协议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按照普通税率征税;对原产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订有关税互惠协议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按照优惠税率征税。目前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订有关税互惠条款的贸易条约或协定。为实施关税条例,准确地确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地,海关总署于1986年制定了《关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暂行规定》,确立了我国的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规则。按照这个规定,我国进口货物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是:
(1)进口货物的原产地由海关来确定,必要时,海关可以通知进口申报人交验有关外国发证机关发放的原产地证书。
(2)完全在一个国家内生产或制造的进口货物,生产或制造国为该货物的原产地。
(3)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加工制造的进口货物,以最后一个对货物进行经济上可被视为实质性加工的国家为有关货物的原产地。所谓“实质性加工”,是指产品经过加工后,已不能按税则中原有的税目税率征税,或者加工增值部分所占新产品总值的比例已超过30%及其以上者。
(4)石油产品以购自国为原产地。
(5)机器、仪器、器材或车辆所用零件、部件、配件、备件及工具,如与主件同时进口,而且数量合理,其原产地按主件的原产地予以确定,如分别进口,则应按其各自的原产地确定。
(二)我国签发的原产地证书类型
我国出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主要是向出口商签发证明其出口货物原产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产地证书。全国出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工作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统一进行监督管理。各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出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工作。我国经给惠国认可的签发原产地证书的机构为: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设在各地的商检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及其分会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机构。
我国签发的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主要有三类:
(1)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即为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出口货物出具的产品产地证明书。
(2)纺织品(配额)原产地证书,即为受到进口纺织品配额数量限制的纺织品出具的原产地证明书。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实现。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需加强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风险价值分析能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计划风险、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
原产地标记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原产地标记分为原产国标记和地理标志,是明确标识产品或服务来源的重要标志或符号。原产国标记用于指示产品或服务来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地理标志则指产品的质量特征取决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原产地标记的授予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