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税罪的主体仅限于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而逃税罪的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及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抗税罪的表现形式是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而逃税罪的表现形式包括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账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以及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抗税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即可构成犯罪;而逃税罪必须是偷税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抗税罪和逃税罪在主体要件、客观方面和犯罪标准上存在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还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客观方面,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而逃税罪则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