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女士原本希望通过电波拉皮美容让皮肤恢复光彩,但却在几个疗程后发现两颊凹陷。她经过调解委员会和法院的维权诉讼,最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审法院的赔偿判决,要求美容院赔偿葛女士2.2万余元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葛女士是上海市卢湾区某美容院的常客,于2009年1月18日购买了13个疗程的电波培植美容,支付了5800元的费用。然而,在第七次电波拉皮美容后,葛女士开始感觉脸部皮肤不适,并要求美容院退卡,但遭到拒绝。
随后,葛女士就诊于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专家门诊,诊断结果显示她的面部局部不平整,特别是两侧颊部明显凹陷,双侧眼袋明显,皮肤松弛,皱纹较多。专家建议葛女士停止美容治疗并继续观察。之后,她还在其他医院就诊,并向工商部门反映了在美容院接受电波培植美容后所受的损害。
在上海市卢湾区人民联合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时,美容院坚称葛女士面部损伤与电波培植美容无关。葛女士随即申请进行因果关系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葛女士在接受电波拉皮美容后双侧面颊部出现局部凹陷。然而,鉴定机构并未评定伤残等级,同时指出葛女士目前的伤情与美容院所施的电波拉皮美容存在因果关系。
由于双方未能达成赔偿协议,葛女士只能诉诸法院。一审法院判决美容院赔偿葛女士3300元的医疗费、6000元的误工费、210元的护理费、900元的营养费、1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2000元的赔偿鉴定费。美容院不服并上诉。
上海一中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各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材料,综合判定美容院的行为与葛女士主张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上海一中院驳回了美容院的上诉,维持了一审法院的赔偿判决。
企业对消费者的法律责任,包括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等。企业应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维护其权益,否则需承担完全责任。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还要对社会负责,确保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能够做出自由的选择。
侵权和售假的区别。侵权涉及侵犯专利权等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侵权;售假则是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而销售的行为。我国法律对售假和假冒专利行为都有严格的处罚规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医疗事故伤残等级的赔偿标准以及医疗过错致残的赔偿计算方式。赔偿标准根据患者的伤残等级和年龄确定,不同伤残等级有不同的赔偿计算方式。医疗过错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等,具体标准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
霸王条款的五大特征,包括单方面规定权利或义务、排除对方责任的免责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格式条款。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投诉霸王条款以及遭遇霸王条款时找律师的重要性。律师具备深入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解答法律问题并维护消费者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