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合同是由不同国家(地区)的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达成的协议,旨在按照一定交易条件买卖特定商品。这种协议也被称为买卖合同,其成立依据于买卖双方都接受的国际贸易惯例或国家法律的规定。合同不仅规定了买卖的商品,还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本文中所提到的“合同”指的是国际贸易合同。
根据合同制作人的不同,可以将合同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 由卖方制作的合同被称为“销售合同”(Sales Contract);
- 由买方制作的合同被称为“购货合同”(Purchase Contract)。
根据合同的内容繁简程度,可以将合同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 销售合同(Sales Contract):内容比较全面,除了规定商品的名称、规格、包装、单价、装运港和目的港、交货期、付款方式、运输标志、商品检验等条件外,还包括有关异议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等条款。
- 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经过签字后,具有与销售合同同等法律效力。但它所包括的条款较为简单,一般不包含检验条款、异议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等条款,属于一种简式合同。
此外,如果买卖双方通过往来函电成交后,且双方均不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可以使用往来函电作为履行双方义务的依据。
根据合同中使用的价格术语的不同,可以将合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FOB合同:指定了货物装运港口后的责任和费用由卖方承担。
- CIF合同:除了指定了货物装运港口后的责任和费用由卖方承担外,还包括了卖方负责购买保险的责任。
- 货物到达合同(Arrival Contract):指定了货物到达目的港口后的责任和费用由卖方承担。
国际贸易合同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合同首部包括序言、合同名称、编号、缔约日期、缔约地点以及缔约双方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合同主体部分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商品名称、品质规格、数量、包装、单价和总值、交货期、装运港和目的港、支付方式、保险条款、商检条款、异议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条款等。
合同尾部包括合同使用文字、份数、效力的相关说明以及买卖双方的签字。
报验时随附的合同一般可以是经双方签字生效的原件的复印件或传真件,必要时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原件进行核查。
除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检验标准或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外,买卖合同中的专门条款对货物的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安全、检疫、卫生、环保等质量特征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是检验检疫机构执行检验检疫的依据。根据合同进行检验,其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在买卖双方接受后才能生效。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实现。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需加强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风险价值分析能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计划风险、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关系。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利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国际贸易形成限制效果的措施。世贸组织的《TBT协定》旨在消除不必要的障碍和不合理歧视,保护出口产品的质量,并确保措施的实施与协定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