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有哪些?
时间:2024-08-2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审判机关取证原则
根据我国刑诉法第43条、45条以及相关解释的规定,审判机关在收集和调取证据时有权利和义务,并有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虽然我国现行的庭审方式存在较大程度的法官职权运用,但立法已明确收集调取证据是审判机关的权力和义务。
最佳证据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证,即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要求收集和调取的书证应为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困难时,才可以使用副本或复印件。此规则不仅适用于书证,也适用于物证。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原则
我国刑诉法第43条和相关解释明文禁止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并明确非法取得的证言、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言词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鉴定结论。
口供补强规则
我国刑诉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认定有罪和处以刑罚。被告人口供不能作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需要提供其他证据进行补强。
证人作证规则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常见的证据种类之一,对于查明事实、了解案情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刑诉法第48条明确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并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对证人的权利保障、证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证人证言的收集方式、质证程序和采信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认证规则
认证是对某一证据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审查判断。根据我国刑诉法第42条第二款和最高法院的解释,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未经认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使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采取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强调依法调查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手机关机卡在里面,警方能对手机号进行定位吗
手机关机卡在里面时,警方是否能够对手机号进行定位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手机定位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和基站定位。同时,根据公安局手机定位的法律规定,警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对手机进行定位。即使手机关机,仍有可能通过基站定位等方式
-
公安局行政处罚能否消除?
公安局行政处罚的相关问题。公安机关保存的行政处罚记录和档案不会消除,这些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的生活影响不大,只有在违法犯罪时司法机关才会调取。此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民事伪证的构成条件
伪证罪在民事诉讼中的不构成条件,其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特定角色,如证人、鉴定人等。伪证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明知虚假陈述与案件重要性,出于不良目的而为之。法律规定中,伪证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如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等。
-
虚假证词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
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答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