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具有约定性:免责条款是合同的一部分,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而成。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或履行不完全而免除责任的情况不同。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免责的内容或范围。
2. 具有免责性:免责条款的目的是排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
3. 必须以明示方式提出,以默示方式提出的免责条款无效。
1. 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无效:法律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给予特殊保护,从整体社会利益考虑,允许免除一方对另一方人身伤害责任的做法违背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在实践中,这种免责条款通常与另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相悖。
2.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我国合同法规定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财产损失的条款无效。这是因为这种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存在,就意味着允许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这种条款欺骗对方当事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权益,这与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悖。
佛山推出的“消费养老”理财模式引发市民的关注和质疑。该模式实质上是购买万能险,市民在合作商家消费可获得养老金返还。但运作模式和安全性受到质疑,消费者需充分了解合同内容以避免误解。保险协会正在调查其是否合规。同时,消费养老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和问题,如是否
一起关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的争议案件。王女士投保后因病住院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为由拒绝理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因为保险公司未能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且相关条款应解释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
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的确定方式,包括基于现行法律规定、风险分配理论、过错程度和违约的轻重来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免责条款的特点,如它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事先约定的、旨在免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的责任等。免责条款与附条件的合同有所不同,它只是合同的一项
交通意外险不理赔的情况以及理赔流程。不理赔的情况包括被保险人的身故或残疾原因,如投保人故意行为、被保险人自致伤害、因挑衅或故意行为导致的打斗等,以及被保险人在特定时间或状态下遭受的伤害。理赔流程包括及时报案、准备相关手续和等待保险公司结案通知等步骤。